发布日期:2025-04-02 22:10 点击次数:149
“企业对AI的态度正在变得更加务实。”枫清科技创始人兼CEO高雪峰告诉网易科技。
经过DeepSeek热潮的洗礼,企业在本地部署后逐渐发现,大模型的幻觉、可解释性和数据安全问题仍然存在。
这些AI在产业落地时面临的诸多挑战,也促使企业对AI的认知变得更加冷静而现实。“但是起码大家都认识到了,必须要用AI来改变自己。”枫清科技创始人兼CEO高雪峰表示。
成立于2021年的枫清科技,早在大模型爆发前就确定了自己的方向——用知识引擎融合大模型,为企业构建智能化升级的基础设施。
3月29日,中关村论坛年会上,枫清科技、中化信息和吉林大学,宣布成立“人工智能赋能新材料联合实验室”。据悉,枫清科技将利用自身平台与大模型能力,助力材料研发全流程智能化。
高雪峰曾在IBM研究院和阿里云负责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方案,他坚信“概率和符号逻辑推理的融合是未来AGI的核心”。
当时,这一理念尚未被市场普遍接受,GPT-3尚未问世,OpenAI也正处于微软入资前的关键阶段。但枫清科技认为,企业的智能化转型需求已十分明确,而数据资产是这一转型的基础。
模型幻觉正阻碍AI的产业落地
2023年,大模型热潮席卷产业,但“除了聊天、客服、代码生成,大模型还能做什么?”仍是业界普遍的疑问。
高雪峰认为,产业AI的核心问题在于:模型的幻觉、可解释性差、推理能力弱,以及企业级数据安全的难题。
枫清科技的方案是通过知识引擎,将企业内部的多模态数据结构化,并与行业大模型结合,使智能体能够在专业领域执行复杂决策。
枫清科技提出了“一体两翼”产品矩阵:知识引擎、多模态支持引擎,并结合行业大模型,构建智能体平台,为企业提供高价值的智能化方案。
这一方向在产业侧逐步得到认可。2023年,北京市科委将“融合大图技术的大模型”列为重点课题,枫清科技成为承担单位。随后,公司推出完整的产品矩阵,并在9月19日召开发布会,邀请产业客户验证其技术价值。
尽管当时市场对大模型的产业化仍持观望态度,但2024年初,随着国家政策将“AI+产业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央企、民企纷纷加速投入,枫清科技迎来了更多合作机会。
AI和产业结合是企业一把手工程
“市场已经不用再去培育,很多企业的一把手直接站出来说,‘我必须要把AI技术融入到我的产业场景里’。”高雪峰透露,春节后,公司在头部央企的项目吸引了大量民企关注,AI+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。
过去一年,枫清科技的客户以央企为主,如中国中化等龙头企业,率先开放AI场景,推动智能化升级。
但2025年初,随着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崛起,市场对于AI落地的信心显著提升,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寻求AI+产业的应用落地。
枫清科技不仅服务大型企业,还将AI能力下沉至中小企业。在跨境工贸、跨境电商等细分行业,帮助企业降本增效。
无论是央企还是中小企业,行业知识的积累和数据资产的管理都是AI落地的关键。“你不能直接把GPT-4.5放进企业,它需要行业智能体的支持。”高雪峰强调。
Agent服务产业,
必须是融合了企业知识的专属智能体
智能体(Agent)概念在海外早已被广泛讨论,OpenAI CEO奥特曼多次表示,未来是智能体的时代。
但要让智能体真正服务产业,通用大模型远远不够,需要结合企业知识和行业专属智能体。
“我们做的不是一个单一AI助手,而是一个产业智能体平台。”高雪峰表示。
近期,MCP协议(多智能体协同协议)的推出,使智能体之间的协作变得更加标准化,这也将加速智能体在产业中的应用。
“未来,多个智能体将像专家团队一样协作,由大脑进行决策。”在枫清科技的方案中,企业可以通过拖拽式操作快速搭建行业智能体,无需代码开发,让AI更容易嵌入实际业务流程。
从技术进步到市场认可杠杆炒股怎么弄,从央企试水到民企加速落地,AI+产业的浪潮已不可逆转。而在这股浪潮中,枫清科技正试图用知识引擎和产业智能体,搭建起通往智能化未来的桥梁。